会员登录 | 邮箱登录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English
您的位置: 首页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行业新闻
信托贷款衔枚疾走 9月继续多增2247亿
2012-10-15 作者:区柏均 来源:21世纪网 浏览量:

    10月12日,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,2012年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.65万亿元,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多4041亿元和1.22万亿元。其中,人民币贷款增加6232亿元,同比多增1539亿元,新增规模略低于市场预期。


    而前三季度,社会融资规模为11.73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1.92万亿元。其中,人民币贷款增加6.72万亿元,同比多增1.04万亿元。


    无论从9月份当月数据还是前三季度数据看,都显现出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,那就是信托贷款的飙升。


    央行数据显示,继8月份多增千亿后,9月份信托贷款增加2024亿元,同比多增2247亿元;前三季度,信托贷款增加7015亿元,同比多增6176亿元。这使得信托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比例突飞猛进——占比已达6.0%,同比高5.1个百分点。


    信托贷款是指信托机构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,运用信托存款等自有资金,对自行审定的单位和项目发放的贷款。


    此前,8月信托贷款增加1180亿元,立即引起了各方的关注。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当时表示,多增过千亿的“信托贷款”是8月社会融资总量数据的最大亮点。它们或许成为了当前地方项目资本金不足的曲径暗道。


    而今天央行公布上述数据后,鲁政委在其微博再度表示,“9月社会融资总量比7、8月都大,但信贷、发债量却不及前两个月。‘魔出’现了:信托贷款继续衔枚疾走!没办法,投资项目资本金没有足够的拨款,贷款和发债不能做资本金,还是让瞒天过海的信托来吧!信托,过去和现在,上演了一幕耐人寻味的‘捉放曹’戏剧!……”


    一般而言,信托贷款承接的是难以正常地从银行渠道融资中小企业项目,大多缺乏财务透明和符合银行资信条件的抵押物,因此风险相对较高。


    北京时间10月10日,IMF在东京发布的2012年下半年《全球金融稳定报告》(GFSR)特别警示了中国影子银行的潜在风险。上述提供信托融资服务的信托公司就属于影子银行的一类。


    GFSR报告认为,近年来,中国的“影子银行”急速膨胀。近期内地经济放缓,整体信贷受到压制,非银行信贷的重要性反而增加。这使得私人企业能得到更多的信贷资源,但也对全国的金融稳定带来挑战。


    IMF数据显示,从2011年起,在中国的融资结构中,信托融资急剧增加,从2011年一季度占总体融资额的20%以下,增至2012年二季度的约30%。